莫里遜組的大型肉食恐龍有哪些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3-05 作者:劉sir 來源:快資訊
要弄清這個問題,首先就要了解一下“莫里遜組”。莫里遜組是侏羅紀晚期的一個地質(zhì)層的名稱,它的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在美國科羅多洲的莫里遜,生物學(xué)家Arthur Lakes首次發(fā)現(xiàn)該地質(zhì)年代化石的地方,因此得名。
莫里遜組的涵蓋范圍超過了150萬平方公里,以美國的懷俄明與科羅拉多為中心,輻射到了加拿大的薩克基萬、亞伯達。該地質(zhì)層中的巖石以砂泥巖和石灰?guī)r為主。
因此,要弄清莫里遜組有哪些大型的食肉恐龍,就要從侏羅紀晚期而且出土與北美洲的化石中尋找了。
▲上圖為:莫里遜組的三種大型恐龍,第一種為迷惑龍,第二種為巴洛龍,第三種為梁龍莫里遜組的食肉恐龍們?
由于莫里遜組是整個美洲出土恐龍化石最多的地質(zhì)層,所以,無論是食草恐龍還是食肉恐龍的種類都有很多,下面我們就簡單的挑幾種有代表性的說一下。
01 蠻龍
蠻龍是侏羅紀時期最強的食肉恐龍,也是侏羅紀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,而且蠻龍的體型龐大,平均身長有12米,體重平均也有8噸左右,因此蠻龍又被稱為“侏羅紀暴龍”。
蠻龍生活在距今約1.5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,它的化石在美國、葡萄牙、南非、坦桑尼亞、中國都有分布,而在美國分布的蠻龍就恰恰是莫里遜組中的。
因此,蠻龍不但是莫里遜組的食肉恐龍,而且是最強的存在。
02 異特龍
異特龍是北美莫里遜組中數(shù)量最多的肉食恐龍之一,當(dāng)然它也是生存在距今約1.5億年前侏羅紀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龍。在眾多的異特龍化石中,最大者體長9.7米,體重約有3.6噸。
從形態(tài)山看,異特龍與暴龍非常相似,不同的是它的眼睛上方有角冠,而且在頭骨上有兩個大洞,生物學(xué)家分析,它的兩個大洞大幅度的減輕頭部給身體帶來的負擔(dān)。
作為一種大型的食肉恐龍,異特龍的主要食物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龍為主,比如迷惑龍、劍龍等等。
(異特龍頭骨化石)
03 角鼻龍
角鼻龍也是莫里遜組中常見的一種大型食肉恐龍,但是它的體型比起異特龍來要小一些,從已發(fā)現(xiàn)的化石看,角鼻龍的體長約在5米左右,體重平均在500公斤左右。
從外觀上看,它與其他的食肉恐龍區(qū)別不大,但是相比而言,它的牙齒更加的鋒利,在鼻子上方長有一個角,這也是它命名的主要原因。而且角鼻龍的尾巴長且扁平,與鱷魚的尾巴非常接近。因此,生物學(xué)推斷,它可能也是一種半水生的恐龍,而且在淺水區(qū)以偷襲其他恐龍以及水里的魚類為食。
而這種推斷恰好也解釋了,為什么角鼻龍體型比異特龍這種大型食肉恐龍小,還能在同一區(qū)域生存的原因-生態(tài)位不同。
以上三種恐龍是侏羅紀晚期體型最大的食肉恐龍,而且它們在莫里遜組的地質(zhì)層中都有被發(fā)現(xiàn)。總的來說,在恐龍時代,從侏羅紀晚期開始,食肉恐龍的體型才真正的開始變大,到了白堊紀,大型恐龍比比皆是。像角鼻龍這種體型的恐龍,放在白堊紀最多算一種中型的食肉恐龍,但是在侏羅紀晚期,它勉強能夠算得上大型食肉恐龍。
圖片下載